关于“不着急”

中国企业界需要一些专注产品、“不着急”的人。

中国企业界需要一些专注产品、“不着急”的人。

开心网最近受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说其广告业务发展太慢,有人说其流量下降太快。有意思的是,外部的人急得要命,可唯独开心网CEO程炳皓不着急、不着慌。

程炳皓说其从心里就没想着要用开心网一统中国互联网的天下,或者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新时代旗帜,所以他不着急跟随资本的意志来决定开心网的发展节奏。不着急做大营收、上市圈钱,甚至面对用户的流失也认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相对于营收规模和流量,他更在意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细节──比如怎么让社区的用户体验再好些,怎么让广告融入社区活动的效果再自然一些等等。他固执地认为,开心网的价值不是一个不断用各种新鲜手段聚拢人气的流量水库,而是“一个能让人真正开心的产品”。做好后者,其价值自然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换句话说,他觉得很多人把顺序弄反了,并不是开心网不着急,而是别人太着急了。

在中国互联网圈子里,程炳皓绝对是个另类。很多人会认为这种非主流的思想成不了大事,或许很多人之前对开心网过高的预期以后也真的会落空。不过,我倒觉得其“不着急”恰恰是一种中国企业圈子中难得的优秀气质。

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整个商业文化的主流,一直是一种必须保持十足紧张度才能驾驭的“顺势腾挪”文化,反而缺少一种坚定某种信念后执著专注的品格。这两种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前者对产品不专注而专注于发展速度和借助大势;后者则相反,其对产品、技术极度专注,而甚少会有什么恢宏的战略。

我一直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特别出色的做产品的企业,可能就是源于我们机会太多,人也太聪明。看似机会漫天,人人都想走捷径,心思都在如何快速模仿、怎么迅速借势、以及资源拼缝和市场炒作之上,而最花时间、效果出得最慢的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却往往不花心思。某种程度上,中国企业界一直以来缺乏一帮专注产品的“拙人”。

其实,今天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CEO马化腾,也是个“不着急”的人。他可以去给腾讯某一个产品挑出300条改进意见,但是让他对腾讯的未来走向做出预言,他可能永远说不出令人振奋的豪言壮语。但这就是腾讯值得被敬畏的地方,因为它知道自己的根基是什么,知道自己真正应该专注和“着急上火”的是什么。

长期来看,真正潜心专注做产品、做用户体验的企业在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大、更持久的成就。他们或许最终不都是商业界的王者,但真正的王者必定要在他们中产生。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成熟的社会也不应该只有一条成功路径和一个定义成功的标准。想想看,一个人人都想只争朝夕地模仿巴菲特、索罗斯和李嘉诚,而没人愿意花20年时间修炼成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的社会,实在太不完美了。

本文系作者 zhangpeng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急功近利

    回复 2014.09.23 · via pc
  • 产品需要细细打磨

    回复 2014.10.22 · via pc
  • 急中生智…

    回复 2013.11.14 · via pc
  • 急功近利。

    回复 2013.10.11 · via pc
47
4
3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