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拾盐士,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今年以来,监管态势趋严趋紧,让券商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据近日公开数据,10月份监管部门共对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平安证券、长城证券5家券商开出7张罚单。其中,中信证券被开出3张罚单,且均与营业部违规有关。
而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中信证券已数次被监管部门“点名”。仅在第三季度,中信证券因为交易系统异常已先后被深圳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证监会点名,放眼业内属实罕见。
业绩压力下,“券商一哥”何解合规难题?
违规操作不停、罚单不断,“券商一哥”合规隐忧不容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9日,年初至今共有82家券商领251张罚单。其中,中信证券以11张罚单成为年初至今领罚最多的券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营业部违规频出可能与券商管理不善,内部控制机制缺乏、对员工行为监管不力有关。可以看到,虽然中信证券一直以来业绩稳居同行业第一,但合规隐忧依然不容忽视。
近日,中信证券因为八年前其负责的一起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过程中存在业务违规现象被监管部门通报,并因为这一项目收到了四张罚单。
通知显示,证监会指出中信证券在担任航天通信收购智慧海派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过程中存在以下四大违规问题:一是重组阶段未对标的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主要客户和关联关系等进行审慎核查;二是持续督导阶段未对上市公司销售真实性等进行审慎核查;三是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上市公司所购买资产真实实现的利润未达到预测金额的50%;四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
证监会要求中信证券引以为戒,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投行业务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切实提升投行业务质量。
今年9月28日,中信证券两名该项目经办员工袁雄、焦延延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措施;时任中信证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张剑因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领导责任,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实际上,除了航天通信项目,中信证券操作的其他项目也多次出现违规问题。
9月27日,A股上市公司思创医惠发布公告,公司涉嫌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已由浙江证监局调查完毕,思创医惠被处以8570万元罚款,公司时任董事长章笠中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经过调查,思创医惠及相关人员涉嫌违法的事实包括2020年7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而该项目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
针对上述违规,深交所已于2021发布对中信证券的监管函。深交所认为,中信证券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内部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该所决定对中信证券采取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
拾盐士注意到,近几年中信证券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且多次被提及公司内控不完善等问题。
2021年2月,深圳证监局披露称,中信证券在日常经营中对相关业务的管控存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并责令其改正。
2022年3月,中信证券江西分公司因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被江西证监局责令增加内容合规检查次数。
2022年10月,因下属多家私募子公司存在产品审核、公司治理、出资超标等问题,深圳证监局认为中信证券内控机制不完善,对其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3年金融行业内控合规管理趋严,但中信证券合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2023年1月,上交所对中信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肖某某、路某开出监管警示函,直指两名保代在华大智造IPO项目中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
2023年4月,西藏证监局对中信证券及两名保荐代表人徐某、宋某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西藏证监局指出,中信证券作为华钰矿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项目保荐机构,在2017年至2018年6月持续督导工作中存在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现场检查不到位、对销售收入及主要客户异常变化核查不充分等问题。
今年9月25日,中信证券还因集中交易系统异常,导致客户交易受到影响,收到了深交所的书面警示。
据悉,中信证券交易系统异常时间为6月19日10点7分至10点26分,超过10分钟,根据《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第12条,达到网络安全事件中的较大事件标准。
除了深交所因上述“技术安全”问题对中信证券发出警示,实际上,在三季度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中信证券已先后被深圳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证监会“点名”。
经济学家余丰慧向媒体表示,证监会、交易所频下罚单,说明券商在过去的几年中存在许多不合规问题,这反映了券商投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违规行为、风险控制不力等深层次的问题。
业绩增速不及十大券商均值,营收净利双降,投资收益下滑五成
有专家指出,金融巨头频繁违规,大多是因为在业绩压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合规管理,因而导致违规被处罚。
虽然依然稳坐“一哥”宝座,但今年以来中信证券业绩基本面承压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信证券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分别同比下滑49.76%、58.51%和79.65%。对于公司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的减少,中信证券表示主要因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同比减少。
具体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合计458.07亿元,同比减少8.06%;归母净利润164.14亿元,同比减少0.93%。从业务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公司各项业务手续费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18%。
单第三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143.07亿元,同比减少4.21%;归母净利润51.08亿元,同比减少4.90%;基本每股收益0.33元/股,同比减少5.7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9.0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中期十大券商营收同比增速中位数为9.03%,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4.54%。放眼整个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业绩整体仍呈现增长态势。国泰君安证券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9.03%,投资等机构业务是业绩改善的主要贡献因素。
由此看来,无论是从中期业绩还是三季度业绩增长水平来看,中信证券均已落后于行业前十平均水平。
此外,在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方面,中信证券各项业务手续费收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210.51亿元,同比减少12.56%。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78.33亿元,同比减少10.89%;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52.58亿元,同比减少16.15%;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73.97亿元,同比减少8.49%。
此外,从中报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中信证券两融等信用业务带来的利息净收入下滑更为明显,上半年该项收入共实现21.23亿元,同比下滑22.46%。
利息净收入下滑主要由于中信证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造成资金利息支出的增加所致,财报显示,上半年中信证券该项支出为31.13亿元,相比上半年的21.7亿元大幅增长。
对于中信证券营收疲软,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因为公募降费潮导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减少。但也有观点认为,对于多数券商而言,手续费及佣金的下降对于整体业务影响有限。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券商业界,中信证券需要保持良好的业绩表现以维持其市场地位
监管部门对券商的监管态势趋严趋紧,中信证券的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频繁的违规行为和监管部门的罚单,中信在合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